□本報記者 王成棟
  時隔7年,我省再次下達退耕還林任務。對於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究竟“新”在哪裡?
  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造林
  首先是退耕還林地塊有變化。
  省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心負責人表示,由於上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啟動時耕地紅線、基本農田保護概念相對模糊,因此在新一輪退耕還林啟動時,除已確定的三種退耕還林地塊之外,對於已劃入基本農田的25°以上坡耕地,在確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的前提下,調整為非基本農田後方可納入。此外,基本農田、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耕地、坡改梯耕地、上一輪退耕還林已退耕地等四類土地不再納入退耕範圍。
  伴隨林權制度改革、農村改革的深化,新一輪退耕還林有三大顯著特點。
  不再劃定經濟林和生態林的比例,農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樹種;更加強調造林種草和後期管護相結合,根據規劃,我省將退耕還林還草地統一納入林政、草原資源管理;結合經營機制創新,引入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支持採取轉包、入股等形式,將退耕還林還草地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實現規模經營。
  補貼標準與形式有變化
  和前一輪退耕還林民族地區每畝每年補助260元、非民族地區每畝每年補助230元相比較,此輪補助政策無論在補貼標準還是形式上均有較大改變。
  按照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公佈的補貼標準,中央財政對退耕還林每畝補助5年計1500元。其中,現金補助1200元,種苗造林費300元。補助資金分三次下發,亦即第一年8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
  退耕還草中央財政每畝補助3年計800元。分為兩次下發,分別為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
  在配套政策方面,我省將把符合公益林界定標準的退耕還林地納入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範圍。未劃入公益林的,允許經營和依法採伐,但採伐後應及時補種,保證林地性質不變和麵積不減少。
  此外,我省將把補助期滿且符合撫育間伐條件的退耕還林地納入森林撫育補貼範圍,同時鼓勵各地發展林下種養業,統籌整合專項扶貧、現代林業產業發展等資金結合退耕還林,發展特色產業。
  盆周山地占總任務近一半
  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規劃面積334.65萬畝,其中還林325.91萬畝、還草8.74萬畝。涉及除成都、德陽兩市以外的19個市(州)126個縣(市、區)。
  在區域分佈上,盆周山地、川西南山地區、川西高山區、盆中丘區所承擔任務並不一致。按照省林業廳規劃,盆周山地為165.83萬畝,占總任務的一半左右;川西高山區最少,為21.89萬畝。按特殊類型區統計,地震災區81.39萬畝,四大扶貧攻堅地區220.52萬畝。
  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表示,我省下達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時,著重向生態脆弱地區、生態區位重要地區以及四大扶貧攻堅地區傾斜。
  在時間分佈上,規劃2014年下達退耕還林任務65萬畝,2015年80萬畝,2016-2020年為189.65萬畝。在資金投入上,中央和地方將計劃投入財政資金49.78億元。
  (原標題: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新”在哪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p26gpdvf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